同城约100元一晚-同城200元快餐,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约茶品茶

给乡村道路街巷取一个好名字

2025-04-23 09:02 来源:农民日报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村庄仅标注村名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精准标注周边道路和村内街巷等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23年5月,民政部启动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截至今年3月,全国累计规范命名乡村地名67.4万条,方便了乡村百姓出行导航、生产生活,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地名是乡村治理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基础信息。出行导航、快递进村、乡村旅游,都离不开精准的地名信息。在一些乡村,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多地重名等不规范情形不同程度存在,已形成阻碍出行导航、快递进村、山货进城的隐形壁垒。因此给乡村道路街巷取一个好名字,正成为乡村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好的乡村道路街巷名字,是乡村文化的生动载体。比如江西省上饶市理坑村,历史上人才辈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扒兹世锵铩钡拿志驮从诹诶锛浜湍廊谇⒌囊馑�。辽宁省沈阳市魏家沟村的“抗联路”,路旁石头上的弹痕炮坑见证了历史,承载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活教材”。

乡村道路街巷命名也是顺应乡村发展需求的必然之举。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更清晰的标识来引导游客,一个温暖、富有特色的路名,能成为游客对乡村的初体验,提升乡村吸引力,还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的哈(巴湖)南(梁)公路,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沿线农家乐数量增长,其名字见证了乡村旅游带来的新变化。银川市金凤区银兴公路桑(园沟)园(子村)段,一路风景优美,催生出文旅产业,助推了农民致富。

一个好的地名,展现的不仅是地理位置,更是历史的传承。给乡村道路街巷取一个好名字,需要尊重历史,尊重群众意愿,尊重习惯,体现规划,保持特色,把已有的名称固定下来,给没有名称的取一个,把重复的名称消除掉,从而便于乡村道路旁附属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与管理,真正让每一条乡村道路都成为村民通往幸福、走向远方的希望之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
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给乡村道路街巷取一个好名字

2025年04月23日 09:02   来源:农民日报   冯新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村庄仅标注村名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精准标注周边道路和村内街巷等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23年5月,民政部启动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截至今年3月,全国累计规范命名乡村地名67.4万条,方便了乡村百姓出行导航、生产生活,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地名是乡村治理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基础信息。出行导航、快递进村、乡村旅游,都离不开精准的地名信息。在一些乡村,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多地重名等不规范情形不同程度存在,已形成阻碍出行导航、快递进村、山货进城的隐形壁垒。因此给乡村道路街巷取一个好名字,正成为乡村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好的乡村道路街巷名字,是乡村文化的生动载体。比如江西省上饶市理坑村,历史上人才辈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扒兹世锵铩钡拿志驮从诹诶锛浜湍廊谇⒌囊馑�。辽宁省沈阳市魏家沟村的“抗联路”,路旁石头上的弹痕炮坑见证了历史,承载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活教材”。

乡村道路街巷命名也是顺应乡村发展需求的必然之举。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更清晰的标识来引导游客,一个温暖、富有特色的路名,能成为游客对乡村的初体验,提升乡村吸引力,还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的哈(巴湖)南(梁)公路,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沿线农家乐数量增长,其名字见证了乡村旅游带来的新变化。银川市金凤区银兴公路桑(园沟)园(子村)段,一路风景优美,催生出文旅产业,助推了农民致富。

一个好的地名,展现的不仅是地理位置,更是历史的传承。给乡村道路街巷取一个好名字,需要尊重历史,尊重群众意愿,尊重习惯,体现规划,保持特色,把已有的名称固定下来,给没有名称的取一个,把重复的名称消除掉,从而便于乡村道路旁附属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与管理,真正让每一条乡村道路都成为村民通往幸福、走向远方的希望之路。


(责任编辑 :魏金金)

分享到: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